用户名: 密码:

环保研究中心

关于委员会

排污许可证制度渐行渐近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将迎重大利好

[2016-11-16]

近日,在第十届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国际研讨会上,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为破除环境保护中的“顽疾”,开出排污许可制度的药方。 

 一位多次参与环保部主持的排污许可制度相关研讨工作的知情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几次研讨,环保部已经形成了一个文件,原计划是今年6月份出台《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此后就再也没有参加过相关研讨,可能是还在走流程。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表示,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将带来重大利好。


通过改革完善排污许可制度

   赵英民表示,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在空气环境管理方面,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着力构建大气污染防治的新机制,全面落实“大气十条”,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强化法治保障;二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日益健全管理制度;三是环保工作取得成效,全国空气质量逐年改善。 

 赵英民强调,将通过改革完善排污许可制度,全面推进和完善环境保护各项制度。 

 对此,宋国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排污许可证制度,大约80%的中国环境问题都可以解决,大气和水污染源中只有空气污染中的移动源不适合用排污许可证制度,比如机动车等,空气污染移动源只有大城市才比较突出。 

  赵英民介绍,建立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的固定源环境管理制度,推动排污许可条例的出台,通过排污许可证监管,为空气质量管理奠定基础;制订管理名录,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同时逐步将固体废物和环境噪声依法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出台系列技术文件,提高许可证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规范许可证的申请、核发、执行和监管;推行企业守法承诺,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形成系统完整、权责清晰、监管有效的污染管理新格局。 

  实际上,针对环境污染防治,向发达国家“取经”,建立完善的排污许可证制度一直是今年来业界讨论的焦点。 

  2014年11月,环保部正式发布《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的征求意见稿。 

  宋国君认为,这个征求意见稿并没有太大改进,并不是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名字一样,本质完全不一样。许可证制度对于污染源是“一证式管理”,把所有的环保要求都写进许可证,企业按照许可证守法,政府按照许可证执法。 

  上述知情专家称,排污许可条例出台需要一个过程,首先相关设计获得中央批复后,就会开始试点,试点成熟后才会正式颁布执行。

有望牵动环保管理架构调整

   宋国君介绍,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把对污染源管理的所有制度都整合为排污许可证,进行系统化、专业化、不重复地污染源管理,可以实现监测数据统一、信息共享等。 

  虽然国家层面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尚未出台,但是,一些地方已经启动排污许可证制度管理试点。


分享到:

友情链接

TEL:
010-84945443
统计代码申请地址:http://www.cnzz.com/